《孙子兵法》及其相关内容
一、《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兵书多受其影响,对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影响深远,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地位重要。
二、《孙子兵法》计篇
1. 胜战计
瞒天过海:极大欺骗和谎言,各种欺骗手段皆可用。
围魏救赵:用包抄敌人后方迫其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自己不出面,借他人手害人。
以逸待劳:作战时不先出击,养精蓄锐对付远道疲劳之敌。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抢东西,现指乘危捞好处。
声东击西:表面攻东实则攻西。
2. 敌战计
无中生有:本来没有硬说有,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正面迷惑敌人,从侧翼突然袭击。
隔岸观火:对别人危难不援救而看热闹。
笑里藏刀:外表和气内心阴险。
李代桃僵: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乘机拿走他人东西的偷窃行为。
3. 攻战计
打草惊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使对方察觉。
借尸还魂:已消灭或没落事物借别名义或形式重现。
调虎离山:为便于行事引诱人离开原地。
欲擒故纵:为进一步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以粗浅意见引出高明见解。
擒贼擒王:做事抓关键。
4. 混战计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柴,从根本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利益。
金蝉脱壳:蝉变成虫脱去幼壳,用计脱身。
关门捉贼:关起门捉进屋盗贼。
远交近攻:结交远国进攻邻国。
假道伐虢:借路为名侵占该国。
5. 并战计
偷梁换柱: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骂槐:借题发挥指着此骂彼。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上屋抽梯:上楼后拿掉梯子,借指密谈或怂恿人上当。
树上开花:将本求利让别人收获。
反客为主:在一定场合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人。
6. 败战计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空城计: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
反间计: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骗取对方信任进行反间。
连环计: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走为上计:形势不利时选择退却逃避。
三、《孙子兵法》作者及相关
1. 作者简介
1972 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发现竹简版《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经专家鉴定,《孙子兵法》作者为孙武。孙武(约公元前 545 年—公元前 470 年),字长卿,又名兵圣,华夏族,齐国人(今山东省惠民县),春秋时期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是兵法家孙膑的祖先,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完后代。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楚都郢城,几近消灭楚国,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山东、江苏苏州等地有祀奉孙武的“兵圣庙”。
2. 孙武生平
孙武祖先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后因陈国内部政变,妫完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改姓田,一百多年后,田书因领兵伐莒有功,齐景公封其于乐安并赐姓孙氏,孙书之子孙凭成为齐国最高一级官员,孙武父亲即孙凭。贵族家庭为孙武提供优越学习环境,使其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了解战争史实,加上战乱频繁,祖父、父亲皆善带兵作战,这对他军事培养很重要。但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孙武不愿纠缠,萌生远奔吴国施展才能的念头。约公元前 517 年,孙武 18 岁,离开齐国投奔吴国,在吴都郊外结识伍子胥,后吴国局势动荡,两人避隐深居待机而发。公元前 515 年,公子光袭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即阖闾,阖闾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贤臣,体恤民情,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孙武由此看到前途,隐居之地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终著成《孙子兵法》十三篇。
四、《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对比
《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成书时间、作者及内容侧重点不同。《三十六计》由孙武所著,主要讲述战争策略、军事哲学等,是军事理论书籍。《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武撰,万人杰注释,共十三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二者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