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五义》:一部经典的武侠历史剧
一、简介
《七侠五义》前身是《三侠五义》(本名《忠烈侠义传》),由清代俞樾改为《七侠五义》。其讲述者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博学善辩”,乃“西派之超绝者。自著《三侠五义》等书,谈唱皆雅。殁后有《赞昆》子弟书,名重一时”。后有续书如《小五义》《续小五义》《后续小五义》等,刘浩鹏评书《再续小五义》、单田芳《白眉大侠》也是续书。
全书一百二十回,前二十七回描写贤臣包拯事迹;随后四十回以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的“猫鼠”之争为线索,交代“五鼠”归附包拯及包拯与侠客举拔年轻清官、弹劾惩处权奸贪官的情形;最后五十回以颜敏巡抚襄阳为中心,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阳王党羽、打探襄阳王阴谋的故事。
二、人物
七侠:
欧阳春——北侠,紫髯伯
展昭——南侠,御猫
丁兆兰、丁兆惠——双侠
智化——东方侠,黑妖狐
柳青——陕西侠,白面判官
沈仲元——小诸葛
大五义(陷空岛“五鼠”):
卢方——钻天鼠
韩彰——彻地鼠
徐庆——穿山鼠
蒋平——翻江鼠
白玉堂——锦毛鼠
三、相关影视剧
1. 《北侠欧阳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香港佳能影业公司 1999 年出品。编剧:姚晓蒙,导演:高飞。主演:钱小豪、陈法蓉、赵敏少壮、徐锦江、曹查理。此故事片与原著关联不大,晚清侠义公案通俗说部中赫赫有名的“紫髯伯”欧阳北侠在影片中成为年轻侠士,留着近似东洋武士的头型,不蓄须,有赵云等英雄气概,但不像北侠。北侠成了平定王爷叛乱的有功人物,影片中爱情故事占主要部分,如欧阳春和庞太师女儿熟悉,庞太师为女儿招亲时舞台上表演京剧,出现明代神话小说人物美猴王的戏曲形象,还出现“武二郎”武松的戏曲舞台形象并哼唱当代流行歌曲,影片中出现“武林”“少林寺”“峨眉派”等民国以后才有的名词,与传统侠义小说不同。
2. 《七侠五义》电视剧版
内地和台湾都拍过七侠五义,香港亚洲电视早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分别拍过七侠五义,小五义,新小五义。
1977 年 七侠五义,小五义 香港亚视版;1980 年 五虎将 台湾华视版;1987 年 新小五义 香港亚视版;1994 年 七侠五义 台湾华视版。94 年华视版经典电视剧《七侠五义》(目前人气最高版本)根据民间流行章回小说改编,是一部演绎大宋王朝江湖武侠历史剧,剧中故事引人人胜,情节悬念扣人心弦,五鼠侠士忠肝义胆,正反人物鲜活叫绝。全剧全集一共 12 部 74 集全集。
主要角色:
展昭:焦恩俊饰;白玉堂:孙兴饰;包拯:张复建饰;公孙策:邓安宁饰;钻天鼠卢方:林在培饰;穿山鼠韩彰:傅雷饰;澈地鼠徐庆:游安顺饰;翻江鼠蒋平:邰智源饰。
最常用的是三侠五义,后来有七侠五义,三侠分别是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双侠丁氏兄弟(丁兆兰、丁兆会),五义是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后来故事增多,增加了许多人物,如小五义:玉面专诸白云生、霹雳鬼韩天锦、白眉大侠徐良徐世珍、粉子都卢珍、小义士艾虎;七侠: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丁家双侠、黑妖狐智化、小侠艾虎、白面判官柳青、小诸葛沈仲元。
该小说前二十七回描写包拯事迹,随后四十回交代“五鼠”归附包拯及相关情形,最后五十回以颜查散巡抚襄阳为中心展开故事。
与三侠五义区别:曲园俞氏修订之《七侠五义》,吾曾于图书馆一见,第一回删去真宗醉酒许诺诸多细节,剧情无大差,惜未细阅陈州巡前后章节。俞氏于书内删改狸猫一节,大抵不差,有俞氏所作《重编传序》相印证。往年潘郑庵尚书奉讳家居,与余吴下寓庐相距甚近,时相过从,偶言及今人学问远不如昔,《三侠五义》虽近时所出而颇可观,俞樾阅后叹其事迹新奇,笔意酣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