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董卓
一、人物形象
董卓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狰狞、声音嘶哑的权臣,性格暴躁且贪婪,经常抢夺财物、杀人放火,甚至杀害自己的义子吕布。
二、进京历程
1.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为除十常侍之乱,听从袁绍计策征召四方之士来洛阳剿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后率军向京城进发。
2. 在董卓到来之前,何进中十常侍计策被斩杀,袁绍和曹操随后入宫斩杀宦官,其中一名宦官劫持少帝和陈留王逃往北邙山,官吏闵贡找回少帝与陈留王,在路途中遇到董卓军队,董卓迎回少帝,从此专断朝政,权倾朝野。
三、死亡经过
《三国演义》中董卓是被吕布杀死。初平三年(192 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参加皇帝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未伤及要害,李肃刺伤其手臂并将其刺下车,董卓疾呼“吕布何在?”此时吕布不慌不忙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董卓这才发现吕布背叛自己,大骂“庸狗敢如是邪!”吕布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此三人后其他人皆不敢动。
四、相关人物
本期三国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主要涉及孙坚、袁术、黄盖、程普、韩当、祖茂。其中程普,右北平土垠人,使铁脊蛇矛;黄盖,零陵人,使铁鞭;韩当,辽西令支人,使一口大刀;祖茂,吴郡富春人,使双刀。
五、创作来源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注进行加工再创作。
六、其他事迹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被征召为羽林郎,后为中郎将张奂部下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中平六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在北芒立救驾大功,回京后掌权,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吞并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汉献帝),不久弑害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和国家珍宝,威震天下。献帝初平元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在朝野内外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