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玩家》:游戏世界中的多重思考
一、电影中的游戏彩蛋
电影中的“自由城”充满了令玩家熟悉的元素,街道上追车、枪战、尸体、爆炸等场景随处可见,玩家们打扮得稀奇古怪,跑来跳去,以为自己很帅。而自由城的 NPC 们则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生活,对周遭的混乱早已习以为常。比如端着咖啡等一个交通灯的功夫,就能目击 3 起火拼、5 次劫案、几架坠机和无数次爆炸,有时 NPC 自己也会被微笑着射爆、炸飞、撞碎、压扁。
《失控玩家》选了一个在老玩家看来比较新奇的视角,主角 GUY(男人)最好的朋友叫 Buddy(朋友),极其潦草的名字预示着其身份的不重要。作为自由城的普通 NPC,GUY 的主要作用就是走来走去,活跃气氛,随时准备被玩家捉弄、杀死。之前玩《GTA》《大镖客 2》《刺客信条》等开放世界游戏时,也会陷入这样的迷思:这些 NPC 每天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不在时会不会无聊?背后有没有特别的故事?尤其当杀了这个 NPC 全家后,疑问更大。
正如开头所说,《失控玩家》在游戏主题运用上做得很不错,虽然游戏彩蛋的绝对数量不如《头号玩家》多,但在契合度和实际效果上,前者更胜一筹,更像一款游戏了。此前认为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疾速追杀》系列。简单聊聊一些有趣的游戏彩蛋:
神似 GTA 中自由城的“自由城”。
第二大彩蛋出处是《堡垒之夜》,游戏中的滑翔器、独角兽采集稿、特别傻的舞蹈动作都有出现,“无敌模式”下角色不是在飞,而是搭起楼梯往天上跑,《堡垒之夜》还推出了影片中“大佬”的皮肤。
还有《洛克人》的炮、《马里奥》的金币、《传送门》的传送枪、《半条命 2》的重力枪、《CS》里的蹲起嘲讽,以及育碧为代表的诸多对着墙壁摩擦穿越的奇妙 BUG 等彩蛋。更多惊喜等玩家们自己去电影院发现。
二、电影传达的观念
电影《失控玩家》传达的观念是自己的命运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纯粹是一抹围绕爱的浪漫主义色彩。
电影内置了大量游戏文化梗,通过角色语言和行为进行诠释。为制造冲突对公司老板形象设计极端化,但也浅谈辄止涉及了艺术与商业产品的冲突。
对一个机器人设计成人的感情,以爱来形成的程序工作,让人对未来现实美好畅想,设想实现的技术差距。从文化元素的露出表现,到对游戏行业现状的映射,以及内在文化的探讨和思考,这才是行业渴求的游戏电影。
《失控玩家》就是对自由意志的思考,人类必须接受生活状态,又是否有可能打破我们人生的既定程序。
三、资深游戏玩家的感受
听说关注作者的朋友,都与心灵擦出了火花!失控玩家
前几天去看了最近大火的电影《失控玩家》,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心灵电影。电影中的世界分为现实中的玩家和系统自带的虚拟人物。现实中的玩家选定一个角色,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他,尽情体验游戏人生;系统自带的虚拟人物则被系统设定,按照脚本走,日复一日过着单调的生活。
真实玩家在游戏中有一个酷炫的眼镜,戴上后能看到很多看不到的东西,得到各种资源和机会,游戏人生有无限可能性。而 NPC 没有这个眼镜,只能平淡无奇地生活。
一个叫“盖”的蓝衣小哥在银行工作,本是一个虚拟人物,按系统设定每天上班被打劫一次。但他遇见了梦中情人后,意志发生了变化,不再做傀儡,冲出银行,干掉真人玩家,夺下眼镜,看到了新世界。
他有一个黑人兄弟在银行上班,得到眼镜后想帮兄弟,给他一副透视眼镜,但兄弟没接受,这隐喻着兄弟习惯了系统设定,不敢改变。
从蓝衣小哥戴上眼镜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可以看出,当事情变得更好前通常会变得更坏,改变是痛苦的,但不改变就无法成长。不确定性有风险也有机遇,承担风险才有收获。
蓝衣小哥打破规则成为进化后的自己,成为正能量名人,帮助所有人;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开心,就在游戏里发泄。一个很高兴的人无法做坏事,一个不开心的人往往表现冷漠,原罪往往是意识状态决定的。
向编剧和导演致敬!从《寻梦环游记》《心灵奇旅》到《失控玩家》等,表明西方有一批“开悟”“觉醒”的电影人,电影是很好的传播方式,能让有缘人有所悟。
观影感受写完了,感谢阅读,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