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
一、“瞒天过海”之计
书中有一计“瞒天过海”,相传唐太宗欲渡海讨伐敌人却束手无策,薛仁贵心生一计,称有老人能让河水变干,太宗立刻去拜访。正当众人饮酒时,太宗发现自己已在船上渡海。此计妙在瞒天过海,令人防不胜防。
二、“空城计”之计
“空城计”这一计也十分著名,虽为虚构却精彩绝伦。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司马懿直逼阳平。阳平城里人少,大半为文官,众人惊慌。诸葛亮却从容不迫,令军队偃旗息鼓,城门大开,叫几个老百姓扫城门。司马懿见状心中大疑,全军撤退,全城人因此躲过一劫。
三、“打草惊蛇”之计
公元 218 年,曹操攻打刘备,刘备将军队扎在汉水西边。诸葛亮见曹营旁有土山,派赵云带 500 多人藏于土山,待曹军休息时击鼓呐喊,一夜折腾数次,曹兵累得直不起腰,曹操无奈让军队退后 30 里,把汉中和汉水都丢给了刘备,此即“打草惊蛇”之计。
四、“声东击西”之计
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谋臣范增想杀刘邦,刘邦找张良帮忙。张良设“声东击西”计,陈平、张良配合在项羽面前演戏,使项羽准刘邦回汉中。看似简单成语,却有大意义。
五、以逸待劳之计
战国末期,李信率二十万秦军攻楚,初胜后中伏大败。秦王起用王翦,王翦率六十万军陈兵边境,坚壁固守,让楚军急于进攻而疲惫。一年后,楚军松懈,王翦下令追击,大败楚军。此计强调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
三国时,刘备伐吴,陆逊采取战略退却,待蜀军疲惫后全面反攻,烧毁蜀军连营,取得胜利。
六、《三十六计奇遇记》
在《三十六计奇遇记》中,主角诸葛小亮在科学补给意外后和女友兰兰变成小人。在营救兰兰过程中,他以《三十六计》帮助蓝槐国王子挫败夺权阴谋,抗击黑槐国侵犯,并联合白槐国给予沉重打击,迫使黑槐国签订永久和平条约。
《三十六计》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兵法智慧,还能在生活中启发我们,值得大家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