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概述
成书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百姓疾苦,期望社会稳定,创作了《三国演义》。
基本信息: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世。约八万字,分成上中下三卷,共 120 回。可按主体内容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 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
文学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明清时期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不同版本页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有 959 页;金盾出版社出版的袖珍版有 478 页;青少年版为 165 页;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有 62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有 688 页;岳麓书社出版的版本有 587 页;齐鲁书社出版的版本有 606 页;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有 808 页;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 年出版的版本有 202 页;金盾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的版本有 99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