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五义》相关内容解读
一、七侠五义的前世今生
《七侠五义》前身是《三侠五义》(本名《忠烈侠义传》),由清代俞樾改为《七侠五义》。其讲述者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博学善辩”,乃“西派之超绝者。自著《三侠五义》等书,谈唱皆雅。殁后有《赞昆》子弟书,名重一时”。后有众多续书,如《小五义》《续小五义》《后续小五义》等,刘浩鹏评书《再续小五义》、单田芳《白眉大侠》也是续书。
《七侠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前二十七回描写贤臣包拯事迹;随后四十回以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的“猫鼠”之争为线索,交代“五鼠”归附包拯及包拯与侠客举拔年轻清官、弹劾惩处权奸贪官的情形;最后五十回以颜敏巡抚襄阳为中心,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阳王党羽、打探阴谋的故事。
二、剧中人物介绍
七侠:
欧阳春——北侠,紫髯伯;
展昭——南侠,御猫;
丁兆兰、丁兆惠——双侠;
智化——东方侠,黑妖狐;
艾虎——小侠;
沈仲元——小诸葛。
大五义(陷空岛“五鼠”):
卢方——钻天鼠;
韩彰——彻地鼠;
徐庆——穿山鼠;
蒋平——翻江鼠;
白玉堂——锦毛鼠。
三、关于《七侠五义》的观看感受
《七侠五义》是根据民间流行小说改编,近代学者俞樾重撰第一回,将三侠合为一侠,增以小侠等共为七侠,原五鼠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1994 年台湾华视的《七侠五义》令人印象深刻,小编看过几集,当时刚上初中,看得很痴迷,多次梦到展昭和白玉堂。焦恩俊扮演的展昭性格饱满、感情内敛,孙兴扮演的白玉堂更是经典的潇洒重情重义,猫鼠二人表面打闹,危急关头配合默契。
尤其七侠五义之真命天子、捆龙索、太师还朝这三个单元相关,剧情虽有悖于石玉坤原著,但更让人喜爱,石老先生让白玉堂去世,令人痛心,若让白玉堂漂漂亮亮闯过冲霄楼就好了。
四、《七侠五义人间道》剧集评价
《七侠五义人间道》讲述包拯和展昭等正义之士行走民间、仗剑江湖的传奇,通过跌宕情节和人物亦正亦邪的立场,展示更细腻人性的经典故事。该剧以“深度探案”模式打造,运用创新多元化模式丰富元素,后期制作逐帧调色剪辑加工保证重度视觉效果。着重描写人物内心争斗,每个角色在自己人生中进行人性自我较量和拷问,在矛盾中挣扎,走在“人间道”上扮演内心英雄并抉择。具有鲜明故事脉络,不单塑造英雄人物,更反映生活真实,为古装武侠探案剧提供新思路方向(新浪娱乐评价)。
五、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的区别与比较
石玉昆写的《三侠五义》,经俞樾“援据正史,订正俗说”“别撰第一回”并更名为《七侠五义》另行出版。最初是唱本,后有人删去唱词成为一百二十回的《龙图公案》,经问竹主人润色整理,光绪五年由北京聚珍堂出版并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含《三侠五义》等三部故事),光绪十五年俞樾再次“援据正史,订正俗说”“别撰第一回”更名为《七侠五义》另行出版,1924 年俞平伯先生校勘一次仍还其原来面貌排印出版。故从故事情节看,《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只有第一回不同,今本《三侠五义》基本保持石玉昆唱本原貌。《小五义》和《续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续书,文采和人物塑造逊色,鲁迅先生言其“疑其草创或出一人,而润色则经众人之手也”。综上,《三侠五义》更接近石先生原文(《小五义》和《续小五义》有石玉昆弟子加工成分),但此书经文人加工整理,少数细节与石先生说书仍有出入。个人觉得三侠五义比七侠五义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