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典故及相关解读
一、三十六计各计典故
《瞒天过海》:战国末期,吕不韦与赵姬推动“企划案”,将异人推向秦王宝座,协助嬴政统一六国。
《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
《借刀杀人》:大清势力在范文程策划下,借崇祯皇帝猜疑心理杀害袁崇焕,致大明灭亡。
《以逸待劳》:安史之乱时,李泌为肃宗规划“以逸待劳”策略,使叛军疲于奔命。
《趁火打劫》:五代时期,契丹在韩延徽规划下,离间李从珂与石敬瑭,促使两人相争。
《声东击西》:汉明帝时,班超前往西域经营,以西域诸国之力牵制匈奴,汉朝远征军乘虚征伐。
《暗渡陈仓》:楚霸王项羽分封诸王,张量烧毁栈道使项羽失戒心,后又“暗渡陈仓”突袭三秦。
《隔岸观火》:北宋赵普等内讧,符皇后利用形势让赵光义儿子互相残杀,使赵光义江山不稳。
《李代桃僵》:春秋时期“赵氏孤儿”的故事。
《顺手牵羊》:周世宗驾崩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坐龙椅,后又遭“顺手牵羊”之计。
《打草惊蛇》:西晋前秦帝国,王猛打击不法,王市集团举兵反叛,苻坚予以击破。
《借尸还魂》:西晋末,匈奴冒顿单于刘渊“借尸还魂”,建立“大汉国”,加速西晋灭亡。
《调虎离山》:北周武帝改帝统致皇室矛盾,杨坚二度使出调虎离山秘计诛杀王爷,建立隋朝。
《抛砖引玉》:战国时期,张仪奔走于魏、楚、秦之间,让魏、楚猜忌,诱引楚怀王与合纵决裂。
《擒贼擒王》:唐初,李靖生擒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让突厥群龙无首溃散,实现“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唐宪宗时,李塑临危受命,招降敌将,使顽敌阵容瓦解。
《关门捉贼》: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率军席卷中原,陷入韩世忠布下的天罗地网,奠定宋金对峙局面。
《假道伐虢》:春秋时期,晋国荀息借道攻虢,利用虞公贪婪灭了虞国。
《偷梁换柱》:秦始皇死后,赵高矫旨赐死扶苏与蒙恬,立胡亥为帝,乱秦亡秦。
《无中生有》:汉武帝时,太监苏文利用谎言陷害太子刘据,武帝失败。
《混水摸鱼》:宋代,赵匡胤“陈桥兵变”后,赵光义用“混水摸鱼”之计除去亲赵匡胤势力。
《金蝉脱壳》: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刺兵败被俘,后以“金蝉脱壳”之计脱险回国重登帝位。
《远交近攻》:战国后期,秦国丞相范睢拟定此大战略,奠定统一六国基础。
《假痴不癫》:宋真宗妃嫔刘美人夺取李宸妃儿子赵祯,少年皇帝赵祯与众朝臣装聋作哑。
《指桑骂槐》:明朝建文帝削藩,朱棣指责齐、黄为佞臣,发动“靖难之役”。
《反客为主》:赵构前往金邦当人质,观望不前,捡到皇位。
《笑里藏刀》: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庄太后接受范文程建议,稳定天下。
《欲擒故纵》:晋朝大将羊祜用此计征服东吴,广施德政使吴国明心士气瓦解。
《树上开花》:明朝经历三大宫廷奇案后,太监势力借傀儡皇帝壮大自己。
《上屋抽梯》:李渊韬晦之术,让隋炀帝以为他胸无大志,实则积极运筹帷幄。
《美人计》:春秋时期,越国利用西施颠覆吴国统治。
《空城计》: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的故事。
《反间计》:宋、金对峙中,岳飞巧施“反间计”废黜刘豫,金兀术又与秦桧联手。
《苦肉计》:大纵横家苏秦为报答燕昭王,让燕国制造罪名将其下狱,他借机至齐实施大计。
《连环计》:貂蝉投入董桌、吕布“两边放情”,制造内斗,为王允制造可乘之机。
《走为上》:春秋时代,晋献公宠信骊姬,众公子出亡,重耳“走为上”后回国登位。
二、三十六计的出处与典故
《三十六计》是根据古代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 436 年),“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
原书按计名排列,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含六计,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依据《易经》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朴素军事辩证法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战例和兵家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 1941 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翻印,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称原书是手抄本,1941 年在分州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是养生之谈,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1961 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介绍后,此土纸本被赠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出现各种翻印和传抄版本。
三、借刀杀人与树上开花的区别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达到目的,是使用率高的计,多为封建官僚间的政治权术,在军事和商业等领域,主要体现在利用第三者力量或制造敌人内部矛盾取胜,带有贬义,此计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损下益上,其通上行”,借人之力攻击敌方,虽有小损但可稳操胜券。古按语举春秋郑桓公袭击郐国、三国诸葛亮联吴破曹、蜀将关羽围困樊城等战例。
树上开花:指树上本无花,借假花点缀让人真假难辨,用在军事上是自己力量薄弱时借别人势力或因素使自己看似强大,虚张声势慑服敌人。此计给现代经营者提供制造声势的谋略思想,通过伪装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树上开花”有三个要点,一是“布势”,重视形式为内容服务;二是“剪粘”,巧妙伪装迷惑对手;三是“威敌”,强调在联军作战中配合慑敌。此计主要强调一定礼仪之权与政治体制的作用,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其有效,如李斯的《谏逐客书》。